NaranJa

山木自寇,膏火自煎。

【何尚】千秋聘


/

“说什么花好月圆人亦寿,山河万里几多愁。思悠悠来恨悠悠,故国月明,在哪一州。” 

 


 /

       “尚家少爷和何家公子头回共登台,是在昭元十四年初的冬日。” 

       老槐树底下站着坐着的,一排一排一圈一圈的人,都听着眼前手握醒木的人娓娓道来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后排角落一位老人被人扶着落座,鬓发全白,却腰背挺直,眉眼里温和柔顺。两个年轻人立在他身边,何九华只是看着台上立着的人,轻轻念叨:“来晚了。” 

       其中一个俯身询问:“师父,讲您和师叔,不是从这儿讲起吗?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何九华只是微笑了很久,摇了摇头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你要讲我俩的事儿,总得从头儿来。

       从头儿讲就得从那年我从台上下来一眼撞见这小师弟说起,从我穿着黑色戏袍站在他身边挪不动步子说起,他眼睛不大但是闪着星星。 

       叫我,“师哥。” 

       好听,像个青玉盘子声儿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要是重来一回我就不答应了。 

       我甩下一张冷脸,狠狠心背转过来不见你,落一个年少还未成名就目中无人的名声。不就是名声,当年你要身败名裂换我周全的时候,说过这句话。 

       你说,师哥,不就是名声。 

 

/

       “尚家少爷是自幼留洋的富贵命,回国的时候正是一十六岁好年华;明摆是一生坦荡途,偏就是打小喜欢戏曲这一行。何公子那年一十七,同尚家的,那是一眼相见一定终身的缘分。” 

       “这才是今生难预料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“少爷和公子,是年少成名,却也是实打实千辛万苦。睡过戏班子硬木板,吃过汤水蘸粗馒头。” 

       “少爷睡得尽是木板软的那一边儿,吃得尽是馒头里更白的那一个。” 

 

/

       也不全是。何九华眼前温润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那时候他仅能找来的几把干草,全都铺在尚家少爷睡的那边儿。夜半的时候被硬木板硌醒,屋子里又冷,总是再也睡不着。 

       直到被身后人忽然翻身在背后搂住,何九华仍然记得,那是他这一生中,再也没有的暖冬。 


       “怎么醒了,嗯?不舒服,我赶明儿再去后山寻寻,看能不能再找点儿软——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“抱抱你。”身后人梦呓似地喃喃。 

       “抱抱你,我软和,也暖一点。” 

 


       后来分开那年,俩人相对睡在西洋进来的软床。尚九熙只是拼了此生最后一分力气,把他推着推远半臂,他说何九华,师哥,我的师哥。 

       “你转过去,再让我抱抱你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“何九华,我好像没那么暖和了。你说呢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“他二人拿的第一个满堂彩儿,是在昭元十九年。穿的是攒珠鸳鸯冠,唱的是霸王别姬。” 

       “少爷临终前总说,早知有日后,当初我一定唱拜堂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可是何九华轻轻摇了头。说不是。 

       他的小少爷他了解,他从不会说这样的话。 

 


       因为那一年被世人谩骂和侮辱淹没,他的小少爷始终一样儿。何九华跪坐在他身边,替他清洗被污浊东西脏了的长发。 


       所有人都不知道,那年被人戳着脊梁说“钟情男子,是乱世道”的尚家少爷,正经历这一生唯一一次倒仓。

       嗓子坏了对一个唱旦角儿的人来说有多要命,尚九熙偷偷吃了多少中药西药。 


       何九华把他搂在怀里,一遍一遍亲吻他额头。 

       “师父劝你嗓子倒了就倒了大不了我们不唱了。我不劝你。” 

       “但你听我一样儿。” 

       “药给我也讨一份儿,我先替你试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那时候的尚家少爷把所有脏字儿都攒在自己怀里,他什么都没怕过,从来没悔过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唯独那一刻抬起头笑容里眼光清澈,说哥,早知这样儿七年前就不唱了。 

       什么也不唱了。 

       你该鹏程万里,一去经年。 

 

/

       “虽说尚派是旦角儿,但两人一处搭伙儿里,尚家少爷把何公子当成夫人顾看。少爷在世时常说,戏台子上真假算不得数,下了场才论呢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场下听众温和地露出些笑意,年轻人躬身:“师父,这回您怎么不纠正他了呢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“嗐。”何九华笑容里宠溺,身后年轻人上次见到他这样笑,大概是在师叔葬礼上。 

       葬礼上师叔生前嘱咐不要任何一朵黄白花儿,就要那玫瑰。所有人都说不合礼不上讲儿,只有已经二十年没见过尚九熙的何九华笑着,一样宠溺。 

       他说,嗐,惯他一辈子了,不差这一回。 

 


       “他二人这生,是断袖分桃之好。” 

       “世人都知道何家和尚家后世所有徒子徒孙永不得同台,却少有人知这是当年少爷和公子亲手定下的君子之约。” 

 


       什么君子之约。何九华苦笑。 

       那是他逼着自个儿,握着自个儿的手,在一方正红的纸上落下的字据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尚九熙和他生命里相与的日月里,着了粉墨和未着的各占一半。那一晚的爱人素颜清朗,林林落落是少时面庞。他鬓角发丝还缠绕,只贴紧爱人额上。 

       他说师哥,师哥,明日晨起我将这帖子拓在白纸上昭告满梨园,何尚两派难共戴天,自此再也没人敢拿我要挟你半分了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何九华只记得他吻上爱人唇角,呢喃里细碎说的是一句—— 

       “角儿,正红的方纸,我痴心妄想,以为是我俩的合婚庚帖。” 

 

 

/

       “尚家少爷常说,公子不善厨,唯独做得一碗好汤面。年少时候学艺填不饱肚子,少爷夜里饿得辗转难眠。旁人不知道,唯有睡在对床的何家公子知道。公子偷摸儿从师爷那儿顺来面条,给少爷煮一碗汤面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“尚家后来举家移居海外,少爷也成了老爷。吃什么西餐都没胃口,做徒儿的变着样儿地找寻。还是尚门大师兄做了一碗热汤面,尚家老爷滚了眼泪儿,说今儿该吃饭了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“尚家后人依少爷昔年训示,管何家公子称呼先生。先生不要先死,少爷后来常常念叨,能不能自己先死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“少爷还说——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“这一生我从来没机会,人前叫他一句先生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茶碗儿的盖,忽然落在地上,嘡啷一声玉碎。 

       何九华指尖止不住剧烈颤抖,眼睛里清澈却又热望,染红眼尾。他忽然站起来,直视着槐树下方桌前的说书人:“抱歉。” 

       全场的目光,凝结在他身上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“这一段儿我先前从未曾听过,能烦您再讲一遍吗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看着说书人惊讶不解的眼神,何九华只是顿了顿,又恢复往日和煦,只是沉沉温存: 

       “罢了。” 

       “我再赠你一段儿,这段儿你们谁也不知道。” 

 

 

/

       “昭元五十年何家公子不顾晚辈劝阻,一人往了西洋。也该着他命好,打问了二十七家,就问着尚家寓所。” 


       “世人皆知尚家少爷死在昭元五十一年春天,何家公子确确也在上年冬里见着了。站在尚家少爷跟前七步的地方儿他就是没开得了口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“但是他分明见着了。尚家少爷坐在高椅上抬手指了指他,说了一句话。” 

 

       昭元五十年冬天,尚家少爷眉眼里荒寒早不复当年情愿,抬手指着七步远立着的人:

       “这人瞧着面生,我似是不认得。” 

 

 

 /

       “我知道您是如今这满天下最好的说书先生。但是——” 

       “但是您讲的这人,他是我的爱人。” 

 


       尚家少爷打小聪颖。

       戏词都是看一遍就背过。和他在一块儿的时候,他喜欢什么颜色的花枪丝带,喝茶喜欢几分烫,他都记得清楚。 


       开始忘记那个人是昭元三十年春天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那年春天尚家少爷在西洋收到一封正红的请柬。没写名字,没带落款,上面只有特定的何家一个标志戳儿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“不用了。”尚家少爷说。 

       侍人不敢言语,只是看他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他笑着,眨眨眼睛,温温柔柔,细雨绿惹着春草香:“我说不用了,他的请柬,我就不看了。”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昭元五十一年,尚家整理遗物。

       尚家少爷枕下唯独一张从未启封的正红请柬,隔着二十年岁月,磨得看不清金红暗花。 

        翻开内里一张大红洒金洋纸。 

       “故人来归,何家千秋为聘。”

评论(64)

热度(359)

  1. 共1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